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188-588

TEL:029-88643194 FAX:029-88611928

雷达液位计水珠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雷达液位计水珠,雷达液位计能不能穿透浮顶,雷达液位计液气,雷达液位计水珠等信息

即使工况情况比较复杂,存在虚假回波,用新的微处理技术和调试软件也可以准确的分析出物位的回波。
反射的脉冲信号沿缆式或杆式探头传导至仪表电子线路部分,微处理器对此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出微波脉冲在物料表面所产生的回波。正确的回波信号识别由智能软件完成,距离物料表面的距离D与脉冲的时间行程T成正比:D=C×T/2其中C为光速因空罐的距离E已知,则物位L为:L=E-D;
通过输入空罐高度E(=零点),满罐高度F(=满量程)及一些应用参数来设定,应用参数将自动使仪表适应测量环境。对应于4…20mA输出;
3、测量范围:
F-测量范围;E-空罐距离;B-顶部盲区;H-探头到罐壁的小距离顶部盲区是指物料料面与测量参考点之间的小距离。底部盲区是指缆绳底部附近无法测量的一段距离。顶部盲区和底部盲区之间是有效测量距离;
(雷达液位计水珠)

法兰下置型天线适用于高温介质、腐蚀性介质或不能在顶部安装的环境。
抛物面天线聚焦性好,不受加热蒸汽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带加热蒸汽的大型容器的罐内测量,如渣油、沥青等的测量,测量范围可达40m
4雷达液位计的安装
尽量避免在发射角内有造成假反射的装置,如限位开关、温度传感器等。特别要避免在距离天线最近的1/3锥形发射区内有障碍装置(因为障碍装置越近,虚假反射信号越强)。若实在避免不了,建议用一个折射板将过强的虚假反射信号折射走。这样可以减小假回波的能量密度,使传感器较容易地将虚假信号滤出。
不可安装于入料口的上方,以免产生虚假反射。传感器不要安装在拱型罐的中心处(否则传感器收到的虚假回波增强),也不能距离罐壁很近安装,由罐的内壁至安装短管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罐直径的1/6。
(雷达液位计水珠)

(雷达液位计水珠)

雷达液位计具有低维护,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与电容,重锤等接触式仪表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微波信号的传输不受大气的影响,所以它可以满足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气体、高温、高压、蒸汽、真空及高粉尘等恶劣环境的要求。
雷达液位计具有低维护,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与电容,重锤等接触式仪表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微波信号的传输不受大气的影响,所以它可以满足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气体、高温、高压、蒸汽、真空及高粉尘等恶劣环境的要求。
雷达液位计具有低维护,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与电容,重锤等接触式仪表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雷达液位计水珠)

NIVELCO(尼威)导波雷达液位计MICROTREK系列的电磁脉冲是通过光速进行传播的,光速沿着钢缆或探棒传播,当遇到被测介质表面时,导波雷达液位计的部分脉冲被反射而形成回波,并沿相同路径返回到脉冲发射装置。NIVELCO(尼威)导波雷达液位计(HTP-OEM-C)测量不受罐体形状的影响,也不受介电常数、温度、压力与密度的影响,是测量液位的最佳方法。
量程:最大24m
液体精度:±5mm,≥10m时,测量值0.05%
温度飘移:0.01%/℃
重复性:2mm
介质温度:普通型:-30℃~+90℃
高温型:-30℃~+250℃
环境温度:-30℃~+60℃带显示:-20℃~+60℃
(雷达液位计水珠)

(雷达液位计水珠)

●高温下测量,能够最高测量130℃温度的物料
●高压下测量,能够最高测量0.3mpa压力的物料
飞科6816高频雷达液位计用于测量清水、污水、原油、焦油、柴油、汽油、甲苯、丙酮、液碱、聚氨酯等液体,应用于石油、化工、塑料、环保、机械、冶金、矿山等行业。
也可用于测量泥浆、矿浆、糖浆、纸浆、污泥、胶水等浆体。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户有:富阳自来水总厂、大庆供水供应站、蒙牛集团、平湖酒业、蒙牛集团等。
图1产品测量原理图
1.本仪表在室外使用,最好安装遮阳篷或者保护箱,以免时间长了,液晶屏受阳光照射而老化。
如果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需要加装防腐外套,并且拧紧仪表的外表壳和进出线端子。
(雷达液位计水珠)

了解更多关于:雷达液位计液晶屏,导波雷达液位计44khz,雷达液位计设定量程,液位计雷达死机,26g雷达液位计 故障e14,vega雷达液位计的构成,雷达液位计液位波动,西门子雷达液位计用475,江苏雷达液位计厂家供应,西门子雷达液位计_77g,导波雷达液位计mt5000,哈尔滨雷达液位计,雷达液位计挂水珠影响测量,雷达液位计测量原理图,怎么选择雷达液位计,科隆雷达液位计按键,普通雷达液位计的频率,雷达液位计 进口品牌,雷达液位计品牌排行榜6,防爆雷达液位计 苏州
本文摘自:http://www.oen1718.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