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188-588

TEL:029-88643194 FAX:029-88611928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电磁流量计怎么检查励磁线圈,电磁流量计在图纸上是什么符号,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等信息

不锈钢涂覆碳化钨
聚四氟乙烯(F4)
聚全氟乙丙烯(F46)
聚氟合乙烯(FS)
聚录丁橡胶
聚氨脂橡胶
4-20Madc,负载≤750ω
0-3khz,5v有源,可变脉宽,输出高端有效频率
220VAC±10%
24VDC±10%
一体型结构
分体型结构
防爆一体型结构
金湖光大仪表有限公司座落在美丽富饶的高邮湖畔,有“天下*荷花”美称的鱼米之乡——金湖境内,交通方便,东临京沪高速、西靠宁连高速、盐金线贯穿境内。主要从事流量计、变送器、压力表、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工作。
热销产品:金属转子流量计,智能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指针式温度计。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判定,我们建议可采用气泡判别的方法。此时以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极电阻.可发现电极的回路电限明显变高.若以水对比。国产万用表以乘以Ik的量程测量。所侧得的阻值不会大于100千欧姆大于此值,可判定电极回路异常,在排除电缆开路的前提下。判定空管是可信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观察流量计后端液体排放口。当排放出的液体明显不充满即可判断电磁流量计安装为非满管。
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来看,非满管的悄况大多都是出现在靠流体自流或流量计后无任何背压的直接排放口。因此说电磁流量计要杜绝非满管状态,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特别重要,我们需要注意在流量安装时尽量避免出现非满管的情况,zui优化的安装位置是在管线zui低端安装或有意将流量计安装在U型管道的液位上升的管道部份。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如果有瞬时流量,一般不会出现没有累计流量的计数的,是不是楼主设置没有搞好啊,如果是国产电磁流量计,从左到右数第三个键按一下再看看,按这个键显示∑+∑-还有一个好像是显示%。这三个是循环显示的,累计流量读数应该是∑+后面一个数值,如果楼主按到另两个上面是不会显示累计读数的。
什么品牌的?
如果瞬时流量正常,则检查参数是否把累计流量的现实功能打开了。
一般电磁流量计都有正反双向累计,如果实际流量是反向,而此流量计设置的是只显示正向累计,那么也不会显示。
你这个问题问的也太不专业了,不同品牌的流量计设置可不一样,一般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有累计流量的功能打开,另一种是未设置累计流量在LCD上的显示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额定工作压力:管道式:DN6~DN80≤1.6Mpa,DN100~DN250≤1.0Mpa,
DN300~DN1200≤0.6Mpa。
?流量测量范围:流量测量范围对应流速范围是0.1~15m/s
?电导率范围:被测流体电导率≥5us/cm(一体式),大多数以水为成分的介质,其电导率在200~800μs/cm范围内,均可选用电磁流量计来测量其流量。
?电流输出:0~10mA时,负载电阻为0~1.5kΩ;4~20mA时,负载电阻为0~750kΩ
?数字频率输出:输出频率上限可在1~5000Hz内设定带光电隔离的晶体管集电极开路双向输出。外接电源≤35V导通时集电极大电流为250mA。
?供电电源:85~265V,45~63Hz。
?直管段长度:管道式:上游≥5DN,下游≥2DN。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LDS分体(一体)式电磁流量计由传感器和转换器两部分构成。
它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工作的,用来测量导电率大于5μS/cm导电液体的体积流量,是一种测量导电介质体积流量的感应式仪表。
除可测量一般导电液体的体积流量外,还可用于测量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液体和泥浆、矿浆、纸浆等均匀的液固两相悬浮液体的体积流量。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轻纺、造纸、环保、食品等工业部门及市政管理,水利建设、河流疏浚等领域的流量计量,柴油、润滑油、重油?000118588禾宓母呔炔饬俊? ?测量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导电率变化的影响;
(电磁流量计使用的介质条件)

了解更多关于:emfm系列电磁流量计说明书,电磁流量计怎样判断好坏,电磁流量计表壳带电,电磁流量计要多少钱,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管,电磁流量计的流量是什么意思,SUP-LDG电磁流量计,实用的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流量Q,电磁污水流量计选型,横河se电磁流量计说明,ldz-6电磁流量计说明书,用万用表测电磁流量计对地电阻,电磁流量计U哪来的,电磁流量计系数与脉冲,信誉好的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瞬时流量不变,横河电磁流量计通讯设置,科隆电磁流量计显示零,横河分体电磁流量计接线
本文摘自:http://www.oen1718.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